汇算清缴网小编今天要给大家分享的是有关汇算清缴数额题目的会计知识,希望对于会计朋友学习汇算清缴限额标准的过程中有帮助。
从所给四个选项中,选中最合适的一个填入问号处,使之呈现一定的规律性: 70. 从所给四个选项中,选中最合适的一个填入问号处,使之呈现一定的规律性: 定义判断。每道题先给出定义,然后列出四种情况,要求你严格依据定义,从中选出一个最符合或最不符合该定义的答案。
1、税务师事务所在进行商事登记后,办理行政登记的机关是( ) 。A.省税务机关 B.主管税务机关 C.县税务机关 D.市税务机关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核“税务师事务所”知识点。税务师事务所办理商事登记后,应当向省税务机关办理行政登记。
2、税务师考题及答案如下:下列选项属于免征增值税的是()A.供热企业向高新技术企业供热B.专业培训机构提供培训服务C.从事蔬菜批发的纳税人销售的蔬菜D.个人出租住房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核“增值税特定减免税项目”知识点。自2012年1月1日起,对从事蔬菜批发、零售的纳税人销售的蔬菜,免征增值税。
3、税务师考试法律答案 下列关于增值税先征后退的说法中,正确的是()。外文图书出版适用增值税100%先征后退政策;少数民族文字出版物印刷业务适用增值税50%先征后退政策;少年儿童期刊适用增值税50%先征后退政歼芦策;盲文印刷出版物适用增值税100%先征后退政策。
4、根据2022年税务师 《涉税服务相关法律》 考试大纲,本科目考试适用的已颁布法律、法规、司法解释、规章和其他规范性文件的截止日期 2022年3月31日。
纳税调整一般企业涉及到的事业务招待费和福利费,业务招待费是按照业务招待费的60%与主营业务收入的千分之五比较,哪个低用哪个,多出的部分调增。福利费是按照工资总额的14%,超出部分调增。一般在申报系统点击那个单元格会有数据提示。
从个人所得税上来说,只要支付员工的福利费属于纳税范围,福利费就要与工资合并计算缴纳个人所得税。从企业所得税上来说,不管按新会计准则帐务处理,还是按原企业会计制度帐务处理,福利费支出在工资总额14%以内列支的,都可以税前扣除,超出部分,年终所得税汇算清缴时作纳税调整。
贷方是你计提的应付福利费,借方发生数为你实际发生数,税法认可的是你实际发生的数字,即借方发生数,贷方余额为你计提使用后剩余数字,需全部调增。其中实际发生的福利费按照实际支付职工薪酬的14%限额扣除,超过限额也需扣除。写在企业所得税年报的附表3,调整明细表里。
年及以后年度发生的职工福利费,应首先冲减上述的职工福利费余额,不足部分按新税法规定扣除;仍有余额的,继续留在以后年度使用。
费用跨期还可能影响企业的税务处理。不同会计期间的费用可能会影响应税收入的计算,进而影响到应纳税额的计算。如果费用跨期严重,甚至可能导致企业面临税务处罚和审计风险。 成本控制和预算规划 费用跨期会对企业的成本控制和预算规划产生影响。
跨期费用要调整,主要是因为实际费用支出与记账期间不匹配,需要对其进行调整以确保财务记录的准确性和真实性。跨期费用,简单来说,是指企业在不同的会计期间发生的费用。由于企业的运营是连续的,某些费用可能跨越多个会计期间。
费用跨期即费用的发生与记账期间不匹配,这会导致企业现金流的波动。在财务报告中,费用应当在发生的同期进行确认和记录。如果费用跨期,企业在某一时段可能由于未准确记录实际发生的费用而出现现金流的虚增或虚减,影响企业现金流的准确预测和使用效率。
跨期费用违反了会计的准确性和合规性原则。具体来说,以下是详细的解释:跨期费用违反了会计的权责发生制原则。这意味着在会计记录中,费用的确认应当与相关的服务或产品提供时期相对应。如果费用在不当的时期被记录,将会导致会计信息的失真。
跨期费用违反了会计的权责发生制原则和真实性原则。跨期费用,指的是将本应该属于某个特定会计期间的费用,错误地计入到了其他会计期间。这种行为在会计实践中是不被允许的。具体解释如下:第一,违反权责发生制原则。
跨期费用是指企业在不同的会计期间发生的,但需要在特定会计期间进行确认和记录的费用。以下是关于跨期费用的详细解释: 费用归属期的概念:在会计实务中,费用通常与特定的会计期间相关联。跨期费用是指某些费用发生的时间与会计记账的时间不在同一个会计期间。
1、涉及所得税计算的题目,都需要用到前面题目的利润、成本、费用数据,只有这个要求,没有前面的业务明细是不能计算的。用应缴纳所得税税额,可以倒推应纳税所得额。应缴纳所得税2500元,应税所得额2500/(1-25%)=10000元。如果前面的六道题目和本题目没有关系,就倒推。
2、实发工资 = 应发工资 - 个人所得税 因为题目没有给出应发工资的具体数值,所以无法计算出实际领取的工资薪金。
3、涉及所得税计算的题目,都需要用到前面题目的利润、成本、费用数据,只有这个要求,没有前面的业务明细是不能计算的。用应缴纳所得税税额,可以倒推应纳税所得额。应缴纳所得税2500元,应税所得额2500/(1-25%)=10000元。
4、对于这道题,我们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筹划和节税: 合理使用固定扣除 固定扣除是指在计算所得税时,可以预先扣除的一些费用,比如租金、水电费、办公用品等等。根据题目中的情况,可以使用固定扣除8万,这样就可以减少应纳税所得额,从而降低所得税的缴纳金额。
5、应交个人所得税=工资-个人交五险一金金额-个人所得税扣除额*税率-速算扣除数 速算扣除数是因为前面个人所得税的税率是累进扣税的,所以有速算扣除数。按题目计算如下:应交个人所得税=工资6000-个人交五险一金金额0元-个人所得税扣除额2000元*税率20%-速算扣除数375元=425元。
1、、该企业的会计利润总额=2000-1000+10+7+60+10+2-500-300-50-40=197万元 该企业应纳所得税额:调整项目如下:取得国债利息收入2万元,属于免税收入,应调减应纳税所得额2万元。
2、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 * 税率(25%或20%、15%)应纳税所得额=收入总额-不征税收入-免税收入-各项扣除-以前年度亏损。例题 某企业为居民纳税人,所得税税率为25%,2014年度该企业有关经营情况如下:(1)全年实现产品销售收入6800万元,取得国债利息收入120万元。(2)全年产品销售成本3680万元。
3、不允许税前扣除,应调增应纳税所得额40万;纳税调增=12+15+5+30+20+40=122万。
4、求计算一道企业所得税的题 应纳税所得额=1620-1200-45-85-01-29-5-4-137=138 应纳所得税=138*25%=37 (说明:非金融机构借款利息扣除限额=60*8*6%/12=4,因为银行同期利率为:(5/50)*2=6%)企业所得税会计作业中的一道题,求解求解。
5、在我国刚出台的小微企业政策当中,就关于小微企业缴纳企业所得税的计算采用了超额累进的方式,划分为不超过100万元的部分以及超过100万元但不超过300万元的部分,优惠力度不同。
6、收入部分4500+300=4800 成本费用:2000+80+1500+450+4800X0.005+40X150%+100+50÷10%X6%+5+70 资产增值增加实收资本20单独缴纳企业所得税。
以上就是本文全部内容了,如果你们想要学习更多关于汇算清缴数额题目的知识点,小编老师倒是建议你们可以来本网站上查找,这里有很多专业的汇算清缴知识可以帮助你们学习的。